汤若望(John Schall Von Bell),原名亚当•沙尔,德国科隆的日尔曼人。在中国生活47年,历经明、闯王、清等三个朝代。死后安葬于北京利马窦墓旁。雍正朝封为“光禄大夫”,官至一品(一级正品)。由汤若望主编的阴阳合历的《时宪历》是中国目前仍在使用的农历的基础。
远涉重洋来华传教
汤若望1592年出生在德国科隆的贵族家庭,20岁加入罗马天主教耶稣会(Jesuits),立志到遥远的中国传教,并于1619年飘洋过海抵达澳门。在漫长的旅途中,很多乘客包括他的传教士同道死于疾病。登陆之后也不等于从此旅途平安。当时,西方传教士正受到中国官方打压,少数教士在皈依天主教的大臣徐光启等人的庇护下暂时得以安全。
汤若望在1623年进入北京。他遵循已故耶稣会先辈、意大利人利马窦(Matteo Ricci)的做法,结交中国士大夫,学习中文和儒家文化,并且利用铸造大炮和天文运算等实用知识在天子脚下谋取立足之地。
是传教士亦是天文官
天文历算在中国古代带有宗教政治意义,因为皇帝是奉天承运统治万民的天子,预测天象,颁布皇历,关系到社稷命运。满族统治者为了使被征服的中国百姓奉大清正朔,迫切需要准确的新历法。
汤若望以其天文历法方面的学识和技能受到清廷的保护,受命继续修正历法。汤若望告诉新的统治者,西洋历法比前朝沿用的大统历和回回历都要准。他还准确地预测出了日食。于是,摄政王多尔衮大胆启用汤若望修订历法,终于推出了大清《时宪历》,颁行天下。《时宪历》的封面上赫然题写着“依西洋新法”。
顺治七年,清政府赐地在宣武门内原天主堂侧重建教堂。汤若望将利马窦建的一座经堂扩大,建成了北京城内的第一座大教堂(南堂),此处成为汤若望等神父的起居地。 汤若望工作的地点则是在北京建国门附近的古观象台。在古观象台工作的传教士有50多人,汤若望是其中最主要的传教士,还担任台长,即钦天监监正。
汤若望被清朝任命为钦天监监正,也就是天文局局长。他多次加衔进级,官至通政使,赏正一品顶戴,免三拜九叩,可直接入朝面君。顺治皇帝和他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封他为“通玄教师”,连祖先三代都追赐一品封典。
身为传教士的汤若望知道,他来中国的初衷不是为了做官,也不是为了当技术专家甚至星象大师。可是,让他丧气的是,中国皇帝并没有像当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那样率领全国皈依基督。天主教会的一些人痛斥汤若望不务正业和离经叛道。
身陷历狱九死一生
中国士大夫中也有人对汤若望等西洋传教士“邪说惑众”和“暗窃正朔之权”感到愤怒,他们的攻击更具有杀伤力。学者杨光先发表《避邪论》等多篇文章,呼吁杀掉西洋教士。他还喊出了“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的口号。1661年,顺治皇帝去世,康熙皇帝年幼,大臣鳌拜主政,杨光先再次掀起风暴,终于搬倒了汤若望。
1664年,朝廷逮捕了以汤若望为首的钦天监领导班子,罪状之一是为某亲王选择葬礼日时用错了五行。好几名中国天文官员被斩首甚至凌迟处死。慧星出现和京师地震让朝廷免去了汤若望的死罪。年迈体衰的汤若望被软禁在家,于1666年在北京去世。
掌握钦天监领导权的杨光先废除了西法,自己却拿不出好的历法。1668年,康熙亲政,除掉了鳌拜。在新的政治气候下,汤若望的助手、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Ferdinand Verbiest)对杨光先提出挑战。双方在王公大臣面前比试测算日影。南怀仁推算无误,而杨光先的手下计算失准。1669年,朝廷罢黜杨光先,让南怀仁入主钦天监,恢复了西洋历法。
同年,康熙皇帝为死去的汤若望平反昭雪,重新为他举行葬礼,并发表祭文称赞他“鞠躬尽瘁”、“恤死报勤”。
著作
汤若望在明朝的时候,著述颇多,参与编写翻译的有《坤舆格致》、《浑天仪说》五卷、《西洋测日历》一卷、《民历补注释惑》一卷、《大测》二卷、《星图》八幅、《恒星表》五卷、《交食历指》七卷、《测食说》二卷、《测天约说》二卷、《新法历引》一卷、《历法西传》、《主制群徵》二卷、《古今交食考》一卷、《学历小辩》一卷、《恒星出没》、《交食表》等等,其中涉及天文历法方面的,基本上都是包含在《崇祯历书》内,或者和《崇祯历书》有关。
现在,汤若望的墓碑竖立在北京阜城门外车公庄三塔寺北京市委党校院内,这里旧称栅栏墓地。同时,在汤的德国科隆故乡,也为其竖立了一座汉白玉全身像,还成立了汤若望协会,研究中德之间的文化交流。
看了CCTV10探索与发现的视频才知道,原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农历尽然是外国人创造的,一个外国人能在封建社会采纳他的意见真的是厉害!下面是我在网上搜的介绍可以看一下哦~
汤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1592~1666)
汤若望,耶稣会传教士。德国人。1592年(一说1591年)5月1日生于科隆。出生于贵族之家,性格活跃,曾就读于远近闻名的三王冕贵族中学。由于学习成绩突出,毕业后被保送罗马的日尔曼学院。
1619年受耶稣会派遣,在法国神甫金尼阁的带领下到达澳门。明朝天启二年(1622)进入广东。同年十二月二十五(1623年1月25日)到达北京。精通天文历算,在入京的头两年中,便以对月蚀的准确测算赢得了户部尚书张问达的赏识。
1626年,汤若望在中国学者李祖白的协助下撰写了“远镜说”。‘远镜说’是根据1616年德国法兰克福出版社出版的赛都利的著作编译而成的。对伽利略望远镜做了详尽的说明,是中国出版的最早的一部介绍西方光学理论和望远镜技术的启蒙著作。
天启七年,前往西安管理陕西教务。
崇祯三年(1630),由礼部尚书徐光启疏荐,回京供职于钦天监,译著历书,推步天文,制作仪器。同时,利用向太监讲解天文的机会,在宫中传播天主教,受洗入教的有御马监太监庞天寿等。
汤若望在历局期间,还同中国学者合作翻译了德国矿冶学家阿格里科拉(Georgius Agricola)于1550年撰写的论述16世纪欧洲开采、冶金技术的巨著“矿冶全书”(DereMetallica LibriXII),中译本定名为“坤舆格致”。此书编成后,汤若望进呈给朝廷,崇祯皇帝御批:“发下‘坤舆格致’全书,着地方官相酌地形,便宜采取”。
崇祯七年,协助徐光启、李天经编成《崇祯历书》一百三十七卷。又受明廷之命以西法督造战炮,并口述有关大炮冶铸、制造、保管、运输、演放以及火药配制、炮弹制造等原理和技术,由焦勗整理成《火攻挈要》二卷和《火攻秘要》一卷,为当时介绍西洋火枪技术的权威著作。
崇祯九年,汤奉旨设厂铸炮,两年中铸造大炮20门。为谋取天主教在各省的合法地位,十一年奏请崇祯赐“钦褒天学”四字,制匾分送各地天主堂悬挂。
2.仕清
顺治帝与汤若望
清朝顺治元年(1644),清军进入北京,明亡。汤若望以其天文历法方面的学识和技能受到清廷的保护,受命继续修正历法。
汤若望多次向新统治者力陈新历之长,并适时进献了新制的舆地屏图和浑天仪、地平晷、望远镜等仪器,而且用西洋新法准确预测了顺治元年(1644年)农历8月初一丙辰日食时,初亏、食甚、复圆的时刻,终于说服当时的摄政王多尔衮,决定从顺治二年开始,将其参与编纂的新历颁行天下。他用西法修订的历书(就是《崇祯历书》的删节版)被清廷定名《时宪历》,颁行天下。
顺治元年十一月,命掌钦天监事。次年,他将《崇祯历书》压缩成《西洋新法历书》一百零三卷,进呈摄政王多尔衮,封太常寺少卿。
顺治七年,清政府赐地在宣武门内原天主堂侧重建教堂。汤若望将利马窦建的一座经堂扩大,建成了北京城内的第一座大教堂(南堂),此处成为汤若望等神父的起居地。 汤若望工作的地点则是在北京建国门附近的古观象台。在古观象台工作的传教士有50多人,汤若望是其中最主要的传教士,还担任台长,即钦天监监正。
顺治八年顺治帝亲政后,先后授太仆寺卿、太常寺卿、通政使并赐号“通玄教师”(康熙帝时为避讳,改“通微教师”)。汤若望经常出入宫廷,对朝政得失多所建言,先后上奏章三百余封。顺治帝临终议立嗣皇,曾征求汤若望意见。
3.历狱
中西历法之争,由来已久,吴明煊早在顺治十六年便上疏举报汤若望天算错误,结果反落了个“诈不以实”的罪名,险些被判了死刑。1661年,顺治病逝,八岁的康熙登基,辅政大臣鳌拜等反对西洋学说,大臣杨光先,言汤若望等传教士有罪三条:潜谋造反;邪说惑众;历法荒谬。
1664年冬,鳌拜废除新历,逮捕了已经中风瘫痪的汤若望和南怀仁等传教士。
康熙三年九月二十六日,清廷“会审汤若望,以及钦天监官员,翌年三月十六日,廷议将钦天监监正汤若望,刻漏科杜如预,五官挈壶正杨弘量,历科李祖白,春官正宋可成,秋官正宋发,冬官正朱光显,中官正刘有泰等皆凌迟处死。已故刘有庆子刘必远,贾良琦子贾文郁,宋可成子宋哲,李祖白子李实,汤若望义子潘尽孝俱斩立决。”
在汤若望等人经初审被判处死刑之后,曾进行了一次由中国、回回和西洋三种观测法同时预测日食时间的实际检验活动。结果南怀仁等人据西洋历法预测的日食时间与事实相符,最为正确。但是,对汤若望等人的处罚非但没有减轻,反而又加重了:由绞刑变成了最残酷的凌迟。事情很清楚,朝廷只是希望南怀仁等人出现错误,从而为迫害他们寻找有力的借口。否则的话,西洋人正确的日食预报应该成为减轻或撤销他们罪名的理由和依据。
按照判决,次年汤若望应凌迟处死。但不久天上出现被古人认为不祥之兆的彗星。京城又突然发生了大地震,皇宫在地震中遭到破坏。这显然吓呆了清宫统治者。汤若望免死羁狱,旋获孝庄太皇太后特旨释放,汤的仆人潘尽孝也免去一死。而其他上面列出的从事西学的汉人,还是被斩头。至此,徐光启在崇祯年间,精心培养的一大批汉人的西方数学天文专家,被彻底杀灭扫荡干净。
4.逝世
康熙五年七月十五(1666年8月15日),汤若望病死于寓所。康熙八年,康熙给汤若望平反。1669年十一月十六日,康熙又发布了对汤若望的祭文:“皇帝谕祭原任通政使司通政使,加二级又加一级,掌钦天监印务事,故汤若望之灵曰:鞠躬尽瘁,臣子之芳踪。恤死报勤,国家之盛典。尔汤若望,来自西域,晓习天文,特畀象历之司,爰锡通微教师之号。遽尔长逝,朕用悼焉。特加因恤,遣官致祭。呜呼,聿垂不朽之荣,庶享匪躬之报。尔有所知,尚克歆享。”
5.年表
1592年(一说1591年)5月1日出生于科隆。
1611年19岁时加入耶稣会。两年后入罗马学院。
1616年申请到中国传教。
1618年成行。
1619年7月抵达澳门。
天启二年(1622)进入广东。同年十二月二十五(1623年1月25日)到达北京。
天启七年,前往西安管理陕西教务。
崇祯三年(1630),回京供职于钦天监。
崇祯七年,协助徐光启、李天经编成《崇祯历书》。
1644年,李自成入北京,汤若望留守在北京的教堂中,守护教堂和历书刻版。
1644年,清军进入北京,汤若望受命继续修正历法。同年十一月,命掌钦天监事。
1645年,以《西洋新法历书》呈摄政王多尔衮,封太常寺少卿。
顺治八年后,先后授太仆寺卿、太常寺卿、通政使并赐号“通玄教师”(康熙帝时为避讳,改“通微教师”)。
康熙三年(1664),受杨光先控告而入狱。
康熙四年,京师地震,免死羁狱,获孝庄太皇太后特旨释放。
康熙五年七月十五(1666年8月15日),病死。
6.著作
汤若望在明朝的时候,著述颇多,参与编写翻译的有《坤舆格致》、《浑天仪说》五卷、《西洋测日历》一卷、《民历补注释惑》一卷、《大测》二卷、《星图》八幅、《恒星表》五卷、《交食历指》七卷、《测食说》二卷、《测天约说》二卷、《新法历引》一卷、《历法西传》、《主制群徵》二卷、《古今交食考》一卷、《学历小辩》一卷、《恒星出没》、《交食表》等等,其中涉及天文历法方面的,基本上都是包含在《崇祯历书》内,或者和《崇祯历书》有关。
然而而到了满清统治下,他却连一本象样的著述都没有。用《明末清初的格物穷理之学》一书的作者尚智丛的话说“从1644年到1663年,汤若望再没有创造性的著述”。
7.其他
汤若望的墓碑竖立在北京阜城门外车公庄三塔寺北京市委党校院内,这里旧称栅栏墓地。现在,在汤的德国科隆故乡,也为其竖立了一座汉白玉全身像,还成立了汤若望协会,研究中德之间的文化交流。
This is a guest post from physbook team, and protected under CC BY-NC-SA 3.0 License. Unless otherwise stated in the comment text, without author(s) written permission, please specify: Reprinted from Physbook (RSS)/转自飛思播客 (RSS) with the article's link (Please do not change the Title. Remain the link same at least because we could make changes on the content in further updates otherwise you will be responsible to the mistake you spread to readers) OR Trackback in the comment "[...]quotes/引用[...]" with your article part and link FOR reproducing or using the whole or any part of the content.